停不下的“内卷”,谁之过?专家建言:从“规模保护”转向“创新保护”

停不下的“内卷”,谁之过?专家建言:从“规模保护”转向“创新保护”

hyde025 2025-07-19 装修趣闻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每经记者|杨煜    每经编辑|董兴生    

  你愿意“内卷”吗?对多数人来说,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内卷”已超越一般语境下的竞争,甚至让努力与创新失去了应有的收益。但事与愿违,从个人到企业再到产业,“内卷”正在一次又一次上演。

  近期,多次中央级会议指出,要防止、综合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也于近期修订通过。然而,在此之前,“内卷式”竞争为何停不下来?7月19日,多位企业家与经济学家做客央视财经《对话》栏目,《每日经济新闻》总编辑梁现瑞受邀参与对话,共同追问这一时代命题与系统困境。

停不下的“内卷”,谁之过?专家建言:从“规模保护”转向“创新保护”图片来源:《对话》栏目供图

  破“内卷”,要靠企业创新之刃,也离不开政府治理的完善。

  董事长高纪凡表示,企业应转变发展理念,更好地为用户创造价值;对政府来说,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法规和监管环境也要进行改善和提升,政企协同才能解决“内卷”问题。

  如果要问当下最严重的“内卷”在哪里,光伏行业恐怕“不遑多让”。

  作为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国内光伏行业的专利数量、产业水平、市场占有率均全球领先,但行业却陷入严重的“内卷”式竞争。2024年,行业主产业链企业整体亏损超600亿元,且至今难以靠市场行为走出“内卷”困境。

  高纪凡坦言,这些年行业“卷”成本、“卷”技术、“卷”市场,所有的进步看起来都有用,但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你‘卷’得越快,实际上利润空间压缩得越严重,甚至进入亏损的速度也越快。”

停不下的“内卷”,谁之过?专家建言:从“规模保护”转向“创新保护”高纪凡 

  企业与个体宛如在滚轮中奔跑的仓鼠,步履不停,却困于原地。

  是需求不足吗?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姚洋认为,在经济高速增长、需求旺盛的时期,不会产生“内卷”问题。“但这两年,大家看不清未来,就不去消费,大家不消费,企业只好打‘价格战’。”

  与此同时,伴随消费减少、储蓄增多,市场上用于投资的资金也随之增长。“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运转得并不是太有效,大家就会把这些钱投到比较成熟的行业上去。”姚洋表示,这会进而形成一种向下的循环。

  还是供给过剩?“只要有一个人创造出一个新的行业需求,马上就有‘千军万马’跟进,从一个供给短缺的行业变成了一个供过于求的行业。”高纪凡说。以光伏行业为例,目前业内的总产能已超出需求一倍,尽管业内在协同减产方面曾有过尝试,但价格出现上涨苗头后,原先的协议又无法有效执行。

  抑或是资源错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分析道,如果一家企业没有创新能力,一直打“价格战”,一定会被出清,行业出清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产能过剩。但现在,应该出清的部分没有出清,企业创新也未能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意味着一些资源配置被干扰了。可能存在不当补贴,或者不当竞争,企业创新没有得到足够保护。

  答案已经逐渐拼凑出来,“内卷”显然存在系统性成因。

  “‘内卷’已经不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毛病,系统性的毛病想靠一招解决,这是不现实的。”高纪凡表示,“这既是单个企业要去努力的,也是行业要共同努力的,更是国家层面应该尽最大努力破除的。”

  对企业而言,要破除“内卷”,出海与创新仍不失为两条好策略。

  “非洲手机之王”董事长竺兆江分享了公司的出海经验:“我们应该在有时间红利的时候进去,但是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差异化价值,构建壁垒才是王道。”

  “市场有需求、会买单,竞争对手不会做或者做了没用,我们公司能做且能做出比较优势,如果找到了这三个圈的交集,你就可以不遗余力地投入。如果你做的事情是可以很快被拷贝(复制)的,就说明这不是壁垒。”竺兆江表示。

停不下的“内卷”,谁之过?专家建言:从“规模保护”转向“创新保护”竺兆江 

  梁现瑞认为,如果企业创新速度和产品迭代速度足够快,能够甩掉跟风者,就无需害怕“内卷”。

  不过,仅仅靠出海和创新可能还拿不到“满分”。

  万喆指出,出海是一种市场性拓展,向上创新是一种质量拓展,“但目前我们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当口,不应只着眼于制造业的升级,而是要打开多场景和多商业模式的视野”。例如,在文化输出、商业模式再造以及服务贸易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尚未打开。

  万喆认为,破“内卷”还要实现理念突破。

  一方面,企业治理应从“狼性文化”向共生理念转型。“狼性文化”意味着,企业在争夺利润空间上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但企业和竞争对手、上下游之间也可以和谐相处,甚至可以一起做研发、搞创新,形成新的创新生态。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产业治理中也要从“规模保护”转向“创新保护”。政府应该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而不是让其他企业可以随便应用或者低成本应用,这看起来是保护了整体的工业规模,但其实牺牲了产业创新的未来。

  近年来,光伏行业专利诉讼频发。高纪凡坦言,破“内卷”从企业内部来说还是靠创新,但也呼吁政府营造一个更加“让创新者赢、让创新者胜”的行业环境。不管是保护知识产权,还是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这也是中国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该全力以赴做的事情。

  姚洋也认为,要解决“内卷”问题,政府的责任比企业的责任大。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也要鼓励大家进行多元化、多方向的竞争,以及改进教育制度,为社会减压。“事实上,中国已经不是靠‘内卷’来推动技术进步的阶段了,应该让整个社会松弛下来,才会有更好的创新出现。”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停不下的“内卷”,谁之过?专家建言:从“规模保护”转向“创新保护”》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