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比较基准一降再降,银行理财收益率还会下滑?

业绩比较基准一降再降,银行理财收益率还会下滑?

hyde025 2025-05-21 装修奥秘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韩宇航

伴随着央行官宣“双降”,各大银行开启新一轮的存款利率调降。存款是银行理财资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之一,资产端的变化正在传导至负债端,近期多只银行理财产品发布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公告。

一降再降的业绩基准

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从5月7日至今,已有百余只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参与业绩比较基准调降的产品主要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从公告中透露的调降原因来看,市场底层收益下行是最重要的原因。“随着债券、存款和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理财产品收益承压,导致历史业绩基准难以维持原有数值。”普益标准研究员屈颖指出。

新发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呈下降趋势。2025年开年起,开放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逐月下行,封闭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也下降不少。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25年4月全市场新发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12%,环比下跌0.02个百分点;新发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1%,环比下跌0.08个百分点。 

业绩比较基准一降再降,银行理财收益率还会下滑?

近一周新发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虽对比四月底有所回升,但“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41%,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0%”的数值对比前几个月降幅仍然很大。

事实上,即使经历多轮业绩基准调降,目前银行理财资产端和负债端仍“倒挂”。

资产端,大量的投资级信用债收益率在2.5%以下,债券类产品将进入低收益时代。根据民生证券研究院数据,信用债市场上,截至5月12日,城投债方面,估值在2.2%以上存量债有63480亿元,占比34.1%;产业债方面,2.2%以上的存量债规模为21368亿元,占全部存量债的20.6%;金融债方面,2.2%以上的存量债规模为9093亿元,占全部存量债的6.4%。

而与之相对的是前述负债端虽然一降再降仍然错配的业绩比较基准。

也就是说,目前的业绩比较基准仍有下降空间,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下降的底部在哪里不好确定,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合理范围一定是结合市场利率、风险收益特征综合决定。 

除了纯固收理财产品,这次业绩比较基准下调的还有多只“固收+”产品,这类产品在调降之前业绩比较基准相对较高。例如民生理财的“贵竹固收增强一年定开3号理财产品”下一投资周期(5月13日开放日后)起,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为2.6%—3.1%,而在调整前为3.1%—4%,调整后业绩比较基准的上限等于调整前业绩比较基准的下限。

除了底层资产收益变化这一原因,主动调整预期和产品优化也推动着理财公司调降产品业绩基准。

“过往部分理财产品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较高,但实际收益未必能达到,容易造成投资者的误解和失望。理财机构通过下调业绩基准,可以更符合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投资者预期,避免因预期过高而产生过度赎回或风险承担问题。”屈颖指出。

根据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2025年一季度,31家理财公司5301只(含子份额)到期封闭式公募人民币产品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均值为86.83%。从产品类型上看,固收类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较上期上升2.93%,混合类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上升20.36%。这也反映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正在趋向合理。

获客不能只依靠降费

虽然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产品的实际收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产品资产端的资产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业绩比较基准也是购买产品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

面对下行的业绩比较基准,很多银行理财也开始在“揽客”上下功夫着手降费,近日,交银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相继发布费率优惠公告,对旗下多款产品进行阶段性降费。

但整体来看此轮降费在幅度上和之前并无太大不同,也有多位受访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以后的银行理财市场降费将呈现“周期性、常态化”的趋势,从目前理财市场的费率水平来看,持续性降低的空间已经不多。

在产品费率方面,除了降费以外还有哪些可为空间?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思佳表示,机构还可以建立与产品实际收益挂钩的费率机制,加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提升客户信任感,有利于增强客户黏性。

“机构还应优化产品货架,满足各类投资者理财需求,比如:提供多元配置策略产品,通过提升产品收益弹性,加强投资吸引力;结合市场趋势、地域特征等因素提供差异化产品,如低波、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特色主题。”刘思佳表示。

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指出,长期看,理财子公司差异化转型来自于产品形态多元化,产品整改和转型的“赛跑”仍将持续。

从资产配置上来看,国信证券研报指出,后续理财行为要观察业务转型与监管政策博弈:如果监管政策执行较为宽松,比如承认一些估值手段创新,理财子大概率会拉长信用债久期,加大金融二永债配置;而如果监管政策执行尺度严格,比如严格执行新老划断,年底老产品浮盈释放完毕等政策,理财子大概率拉长负债久期,缩短资产久期,预计下半年收益基准显著下降。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业绩比较基准一降再降,银行理财收益率还会下滑?》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