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医视角下的间质性肺疾病

科普|中医视角下的间质性肺疾病

hyde025 2025-05-23 装修奥秘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体检或医院就诊时,做了胸部CT检查,有时会遇到报告上写着“肺间质性改变”,许多人就会疑惑,这到底是啥意思?是不是很严重?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个陌生的“间质性肺疾病”。

什么是间质性肺疾病?

人体的呼吸过程,从口鼻吸入的空气经过各级支气管流入肺部,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完成气体交换。肺泡、支气管一般统称为肺实质。肺间质是肺实质之间的结构,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等不直接参与气体交换的结构,肺间质起连结、充填、固定、营养等作用。打个比方,如果把肺看作是一面墙,肺实质好比构成墙体的一块块砖头,肺间质就是砖头之间的钢筋水泥。

当肺间质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例如发生炎症、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时,就会引发肺间质病变,进而导致间质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吸烟、感染、环境因素、药物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等。按照临床诊疗需求通常分为原发病明确的间质性肺疾病(如结节病、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环境暴露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如尘肺、过敏性肺炎)、药物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5个类型。

因此,当CT报告上写着“肺间质性改变”的时候,那么就要警惕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尤其是伴有持续咳嗽和劳力性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等症状时,更需要重视。虽然说并非所有CT显示的“肺间质性改变”都等同于间质性肺疾病,但这就像墙面出现裂缝,有的是雨水侵蚀的浅痕,有的则是地基沉降的预警,需要专业医生综合判断以及进一步的检查,如高分辨率CT、肺功能、肺活检等。

中医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认识

间质性肺疾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在中医传统典籍中,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如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将其归属于“肺痹”“肺痿”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肺痹者,烦满喘而呕”的记载,而《金匮要略》描述的“肺痿”与间质性肺疾病高度吻合。中医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与外邪侵袭、正气亏虚、痰瘀互结都有关系。久之,则形成了“虚→瘀→痹→痿”的演变过程,就像河道逐渐淤塞,初期水流变缓(正气亏虚),中期泥沙沉积(痰瘀互结),最终河道干涸(肺间质纤维化)。

中医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

中医治病非常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疗间质性肺疾病同样如此。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

中药治疗的原则是扶正祛邪、化痰理气、活血通络,“有是证,用是方”。当身体有表证时,往往会疼痛、怕冷、鼻塞流涕、体温升高,就需要用解表的方剂祛邪,如败毒散、葛根汤。当正气亏虚的时候,若是以咳嗽无力、气短声低、畏风怕冷为主要表现的肺气虚证,可以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若是以干咳少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为主要表现的肺阴虚证,可以用百合固金汤养阴润肺。当胸闷痰多时,选用二陈汤燥湿化痰。当出现咳嗽气短、胸闷胸痛、口唇紫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时,则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为主。中药的治疗除了口服,还可以将其放在特定的雾化器内,通过经口吸入的方法,使中药直接进入肺部。

科普|中医视角下的间质性肺疾病

针灸推拿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常选用肺俞、膏肓、定喘、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推拿治疗。

穴位贴敷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中,常选用在夏季三伏天或冬季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以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作。

间质性肺疾病的日常中医调养

1、环境避毒

中医一直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中医理论里,自然界存在着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被称为“六气”。当六气太过或不及时,就会变成“六淫”邪气,侵犯人体,引发疾病。对于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而言,肺部比较脆弱,更要注意躲避这些有害的邪气。同时要避免烟雾、粉尘的刺激,保持空气清新、戒烟、雾霾天减少外出。

2、饮食药膳

(1)润肺食物药膳:百合、银耳、雪梨等,这些食物有养阴润肺的功效。百合可以煮粥,也可以和取百合30克和银耳10克一起炖汤;雪梨可以直接吃,也能做成冰糖雪梨,既能清热润肺,又能止咳化痰。

(2)补气食物药膳:黄芪、党参、山药等,这些食物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用黄芪、党参各10克炖鸡,或者用山药煮粥,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活血食物药膳:桃仁、山楂、三七等,这些食物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用桃仁10克与大米100克煮成粥,具有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的作用。

3、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我调养方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穴位按摩时,可以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穴按揉3-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常用的穴位有:

(1)肺俞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左右各1个。按摩肺俞穴可以起到宣肺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

(2)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是人体的气会,按摩此穴位可以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3)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足三里穴是人体的保健要穴,按摩此穴位可以健脾益胃、扶正培元、增强机体免疫力。

4、呼吸训练

通过特定的呼吸方式,可以调节呼吸功能,配合八段锦、太极拳、六字诀等中医传统功法,有助于增强肺的活力。

(1)腹式呼吸: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放松全身。吸气时,用鼻子慢慢吸气,让腹部隆起,感觉气息充满腹部。呼气时,用嘴巴慢慢呼气,腹部收缩。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腹式呼吸能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提高肺的通气量。

(2)缩唇呼吸:吸气时用鼻子正常吸气,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状,慢慢呼气,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一般为2:1或3:1。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闭合,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当前间质性肺疾病尚属疑难病,呼吸道传染病与肺间质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通过“整体调节”有其独特的优势。记住关键四步:及时辨识CT报告、坚持规范治疗、注重生活调摄、保持积极心态,就像中医常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养护好身体的正气,促进肺部的修复,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终将拨开肺部的“迷雾”。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科普|中医视角下的间质性肺疾病》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