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怎么画了!” 在央美看一场儿童画展

“我知道怎么画了!” 在央美看一场儿童画展

hyde025 2025-07-24 装修心得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孩子们的画作展现着对世界最真挚的情感与天然的艺术感受力,是童心与创造力的真实流露。向孩子学习画画、像孩子那样画画,第十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主题创作“美好的明天”优秀作品展近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并同步举办“美好的明天”主题分享会。

展览现场

“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自2014年创立以来,已连续举办十届。据介绍,本届大赛共收到1600余件参赛作品,经评审后最终遴选出150件作品入展,展览集中呈现了这些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展现他们对世界的观察与想象、情感与表达。

艺术家、歌手艾敬是“小天才绘画大赛”的发起人,她表示,这十年,从孩子们的画作中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社会的变迁,看到孩子们对大自然里一草一木的关爱,看到科技带来的启发与想象,看到孩子们对未来的期许。评委老师从孩子们纯真的画作中收获的是治愈,而我们评委老师之间收获的是爱和友谊。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评价孩子们的绘画需要超越“像不像”“美不美”的成人审美框架,转而关注创造性表达、情感投射、认知发展等深层维度。美国艺术家、儿童绘画教育家马克·罗斯科曾谈道:“对于教育者而言,艺术的意义不仅止于自身,还在艺术之外。艺术须有助于孩子培养健康的社会态度、坚定的精神意志、良好的个人习惯、自我担当的意识。这些基本的品质决定个体的社会发展前景。

本届以“美好的明天”为创作主题,入选作品在表现力与主题表达上呈现出更广泛、更丰富。一位4岁孩子李昊禹的作品《草丛里的虫子》那么肆意松弛,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获得了评委们极高的票数。

《草丛里的虫子》

5岁的刘梓晴小朋友作品《公交车上的人》对拥挤的车厢里尴尬沮丧的表情相当有表现力。

张艺蓓的作品《驶向何方》、姜卓然的作品《深海珊瑚树》、汪依曼作品《思考一个问题》充满想象力,仿佛置身于一场心灵旅程。

《驶向何方》

《思考一个问题》

《深珊瑚的树》

张俊熙作品《夏天的猫》、 作者名字《屋后》则静静描绘了日常生活中最温柔的片段。孩子们对于情感的表达,对社会的观察,对大自然,对于精神层面的探索与表达,是那么的纯真与纯粹,也唤醒了成年人心中久违的天真。

《夏天的猫》

屋后

孩子们的作品展现了童真的想象力与美的创造

孩子的绘画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画家,而是守护“创造性人格”的幼苗。当孩子骄傲地说:“我知道怎么画了!”,而非“我画对了吗?”时,这样的艺术教育其实已赋予他们超越绘画的终身礼物——对自我表达的笃定与热爱。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在致辞中表示,孩子们的作品展现了童真的想象力与美的创造力,是美育成果的体现。艺术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孕育着未来社会的创造力。每一幅作品都是一粒希望的种子,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

在分享会上,艾敬也缅怀了这项公益活动的重要发起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原馆长陈履生,并播放了关于陈履生的一分钟纪念短片。

现场观众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我知道怎么画了!” 在央美看一场儿童画展》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