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近日美国经济滞胀的叙事重回市场。分析师认为,鉴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通胀抬头,美国经济确实在朝着滞胀的方向发展,但年内陷入滞胀的概率不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本周撰文称,美国经济的滞胀风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并非毫无道理。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和移民驱逐政策正在带来严重的通胀冲击,同时也严重拖累了经济增长。克鲁格曼还指出,如果没有人工智能投资热潮的支撑,美国经济很可能会在物价上涨和增长放缓的重压下陷入衰退,而人工智能热潮破灭的危险仍然存在。
滞胀是比衰退更为严重的现象,其特征是经济增长低于趋势水平,而通胀率高于趋势水平。美国银行8月初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70%的全球投资者预计美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内将出现滞胀。
惠誉评级首席经济师布莱恩·库尔顿对界面新闻表示,根据惠誉的预测,随着关税冲击的到来,2025年和2026年美国经济增速将连续两年显著低于2.1%的趋势增长水平,预计2027年才能回归趋势水平增长。
“我们确实认为2025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将朝着滞胀方向发展,因为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而通胀抬头。”库尔顿说,滞胀通常被理解为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的结合,但是美国失业率预计不会上升到历史高位的程度。
宏源期货分析师王文虎对界面新闻表示,近期美国经济滞胀的叙事主要来自一系列不及预期的数据,比如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年率低于2024年四季度;7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远低于预期和前值,5月和6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幅下调等。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7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增长3.0%,较一季度的-0.5%大幅改善。但上半年GDP平均年率仅为1.25%,比2024年四季度低了约1个百分点。
美国劳工统计局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仅7.3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1万人,失业率从上月的4.1%升至4.2%。劳工统计局还大幅下修了5月和6月的非农就业人数,其中,5月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从14.4万人下调至1.9万人,6月从14.7万人下调至1.4万人。
王文虎指出,虽然美国GDP增速、新增非农就业人数都有走弱预期,但是考虑到特朗普持续对美联储官员施压,美联储9月降息或几无悬念。另一方面,美国三四季度财政赤字趋于扩张,2026年减税规模将继续扩大,叠加零售销售、工业产出及制造与服务业PMI等经济指标均保持稳健,预计短期内美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健增长,今年年内出现滞胀的概率不大。
在发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加拿大皇家银行首席经济学家Frances Donald认为,今年年底前美国经济都将面临一种“轻度滞胀”的环境,即经济增长放缓且低于趋势水平,同时物价压力持续上升。
中金公司则认为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类滞胀”风险。所谓类滞胀指的是通胀上升,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仍保持一定的正增长。类滞胀并不强调恶性通胀,更多的是反映经济增长和通胀相向而行的现象。
中金公司分析师肖捷文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美国经济正在步入“双高”时代——关税与利率或都将长期维持高位,这一组合将带来“类滞胀”压力。从“滞”的角度来看,关税本质上是一种税收,它会推高进口商品成本,增加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负担。若关税成本由企业承担,则会导致利润下降、投资与招聘意愿减弱;若由消费者承担,则会削弱购买力,抑制消费支出。无论谁承担,最终结果都是抑制总需求。
“与此同时,美联储因担心通胀而迟迟未能降息,导致利率居高不下,抑制了利率敏感型行业、尤其是房地产的复苏。这将加大美国增长放缓压力,劳动力市场也随之承压。在类滞胀双重风险下,美联储面临典型的政策两难。经济放缓与通胀粘性并存,使得决策者在降息与维持高利率之间难以取舍。”肖捷文表示。
在上周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行长年会上,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态度超预期转“鸽”,他指出就业的下行风险正在增加,而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可能是一次性的,因此美联储政策立场调整或许是必要的。分析师表示,虽然鲍威尔最新表态为9月降息打开了大门,但并不意味着美联储锁定了大幅宽松的路径。
加拿大皇家银行的Frances Donald表示,虽然鲍威尔的表态为9月降息留下了广阔空间,但在此之前,还有多份通胀数据以及劳动力市场数据即将公布,这些数据可能会继续左右美联储的双重使命,9月降息尚不能够说是板上钉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财政主导、货币配合模式从美国外溢至全球的风险正在增加,这可能意味着通胀飙升、债券收益率上行,继而引发被迫的财政调整,最终可能拖累经济增长。
“出于维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以及砸钱争夺未来技术革命主导权的双重需求,全球各国或都已经进入财政主导时期,从各个国家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就可以看出来,这反映了市场对各个国家财政约束均缺乏信心。”王文虎表示,高债务高利率的时代或已来临,直至经济崩溃或债务违约倒逼各国内部全面改革,类似阿根廷。
这种风险正引起投资者的强烈不安,这体现在长期国债市场价格走势上。周三,3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升至3.22%的历史高位。欧美国家的长债收益率也一路走高,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逼近5%,30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徘徊在5.6%附近,为25年来的最高水平。即使在财政保守的德国,30年期借贷成本也突破了3%的关口,为2011年以来首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